第59章.59.發洩不滿
關燈
小
中
大
“哼,說的好聽,誰知道說的是真是假?”杜君默猶不服輸的嘀咕道。
“魯兄的行事確實讓人佩服,不過我輩還是應該讀聖賢書,應科舉,然後位列朝班,報效朝廷,造福百姓,這才是正途啊。”主位上一個年紀較大的文人說道。
“敢問先生大名?”魯若麟拱手問道。
“這是瑷公,是我松江府的前輩,萬萬不可失禮。”李定成連忙在旁邊答道。
這個瑗公叫夏允彜,字彜仲,是松江華亭人,萬歷四十六年的舉人了,是科場老前輩。崇禎初年與同郡陳子龍、徐孚遠等人結成“幾社”,在松江甚是有影響力。此次因故沒有參加崇禎七年的會試,留在了松江。
今日被徐家邀請前來參加醉白池的聚會,因照顧好友陳子龍的知己柳如是,來到了這個青年士子居多的閣樓,被眾人推舉為主客。不想竟然碰到了魯若麟這個意外的來客,很是被他驚艷了一番。
歷史上夏允彜和陳子龍一樣抗清殉國,沒有屈服於清朝的統治,可謂壯烈。只是魯若麟只知道一些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對夏允彜和陳子龍不是太了解,所以並沒有引起重視,要不肯定會好好結交一番。
其實江南像夏允彜這樣覆雜的文人很多,在大環境下他們享受明朝的各種權利,腐蝕和破壞了明朝的根基。但是在氣節上又非常令人佩服,起義殉國的也非常多。如果一定要分個是非,那只能說是制度出了問題。
既然是坐在主位上的,一定是地位最高的,所以魯若麟也比較客氣。
“見過瑷公,小子妄言,多有得罪。”
“無妨,大家暢所欲言,何罪之有。”夏允彜很是溫和的說道。
“既然瑷公問起,小子就放肆了。”魯若麟也沒有因為夏允彜而有所收斂,依然在那裏口吐狂言。
“朝堂上飽讀詩書之人那麽多,權閹魏忠賢也已經伏誅,可外有韃奴肆虐,內有流寇四起,國事非但沒有起色,卻愈發頹廢了。即使能夠位列朝班又如何?還不是人言微輕,於事無補,還不如踏踏實實做點實事吧。一萬年太久,吾輩只爭朝夕。”朝政就是你們這些文人敗壞的,只是這句話在這裏實在不方便說出來,地圖炮開大了魯若麟也受不起。
“人各有志,我等也不能強求,只希望你能保持初心,造福一方。”夏允彜嘆息道。
“聽你談吐也知你是讀過書的,可有詩詞文章問世?”夏允彜問道。
“回瑷公,晚輩不曾有什麽詩詞文章,在下對詩詞文章可謂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魯若麟兩手一攤,無奈的說道。
“就你這樣的也敢妄稱是讀書人?”可算是找到機會了,杜君默立馬譏笑道。其他人也是一副惋惜的神情,剛才看魯若麟侃侃而談,以為是一個飽學之士,所謂希望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其實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讀書的目的是什麽?”魯若麟突然拋出一個問題問得大家一楞。
“上則報效朝廷,治國理民;下則光大儒學,教化百姓。這麽簡單的問題還用問嗎?”杜君默終於找到了一絲優越感,昂著頭說道。
魯若麟沒有理他,自顧自的說道:“儒家一直宣揚教化,開民智,這是孔聖賦予讀書人最大的責任與意義。孔聖以前,學問只在權貴中間傳播,所以當權者都是那些貴族,且世代相傳。是孔聖不問出身,廣收弟子,才使得平民百姓、寒門庶族能夠出人頭地,掌握自己的命運。僅憑這一點就足以光耀千古了。”
“而且儒家的禮儀教化深入人心,大一統的觀念更是被廣為接受,使得即使我華夏屢經磨難,最終還是能夠浴火重生,儒家的教化之力居功至偉。”
說到這裏,在場的讀書人都是與有榮焉,滿臉笑容的點頭。
“歷代文人墨客創造的燦爛文化更是使得我們在外族面前充滿了優越感,也充滿了吸引力。多少外族在我華夏的禮儀文化、詩詞文章面前拜倒,褪去野蠻,皈依華夏。遠有匈奴、鮮卑,近有契丹、蒙古,多少蠻族放下刀槍成為了華夏子民,歷代文人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可謂不可磨滅。”
“文人創造了文化,文化更是華夏各族聚合在一起的紐帶和脊梁。不論你是天南還是海北,是漢人還是異族,哪怕說的方言各不相同,但只要你說漢話,寫漢字,那麽你就是認同華夏文化,是永遠的一家人。這就是我們華夏的精神武器,不見刀兵,不見流血,卻勝似百萬雄兵。”
魯若麟的這番話頓時激起了在場文人們的自豪感,一個個都是顧盼自雄,得意非凡。
“自隋唐開科取士,文人們學而優則仕已經得到了大家的廣泛認同,宋真宗的《勸學詩》更是赤果果的將讀書與富貴榮華綁在了一起,文人的地位也空前提高,蔑視和碾壓其他所有階層。東華門外唱名成為所有人的追求,但這也為前宋文盛而武弱,直至亡國埋下了最大的禍根。”
“文人和文化重不重要?絕對重要。沒有文人就無法統治和管理好國家,更不用說繁榮昌盛了。但是不是除了重視文人就應該拋棄打壓其他的階層呢?絕對不是。”
“一個國家繁榮穩定肯定是百花齊放,而不是一枝獨秀。士農工商兵齊頭並進才是長久之道。文人是國家的領導者,為了國家的繁榮富強,文人就必須發展文教、農業、工坊、商業、軍事等所有行業,這是文人身為統治者的責任。只有其他行業都強大了,文人才能跟著強大,才能青史留名;反之文人打壓貶低其他行業,最後文人再強盛又如何,根子壞掉了,國家亡了,文人都要被別人宰割,還都要遺臭萬年。”
“是不是詩詞文章做的好的才算是好文人?好官員?不一定是。你詩詞文章做的好可以去做老師,當先生,宣揚教化,提升民智,為我華夏的精神武器添磚加瓦。但是你不一定可以當好一個官員,一個讓朝廷滿意,讓百姓滿意的官員。”
“所謂術業有專攻,管戶部的要會算賬、理財,管刑部的要懂刑律,管工部的要會營造,管兵部的要會領兵打仗。牧守一方的更是要一專多能,全面發展,更要協調地方和中央。至於宰相更是要總攬全局、調理陰陽。這些要職有那一樣必須用到詩詞文章?”
“文人可以說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就一定是文人嗎?就一定是李太白、蘇軾那樣詩詞傳千年的人傑嗎?哪怕是才高如李太白、蘇軾這樣的大文豪,做官也是非常失敗的。因為這根本就是兩個職業,只是被強行扭在一起了。”
“上下幾千年,又有幾個文采高絕又身居高位的?只有極少數天資聰慧的人罷了。”
“任何一個在自己的領域內出類拔萃的人都是人才,都是值得尊重和保護的。無論他是工匠、農夫、士兵、商人,只因為他對帝國有用,可以為帝國創造更多的財富和價值。你們是時候放下高傲的頭顱了,重視和提高這些人的地位對你們其實百利而無一害。難道你們寧可治下的百姓都是一群愚昧的野人,整個帝國死氣沈沈,毫無生氣?百業興盛,朝氣蓬勃難道不會更好嗎?”
“知識不只是四書五經、儒家之學、詩詞文章。知識應該包羅萬象,涵蓋百業。文官們永遠是國家最合適的領導階層,這點毋容置疑。領導者的胸襟應該寬廣如海,只要是對帝國有利的都應該去肯定和鼓勵,保證各個階層齊頭並進,這才是一個領導者應該有的高度。”
“讓工匠們作出更好的器具,讓商人們繳納更多的賦稅,讓士兵們更加勇敢善戰,讓農民收獲更多的糧食,這樣難得不好嗎?這些其實只要你們稍微善待一下他們都可以做的到。眼界決定高度,朝局糜爛至此,是誰的責任?皇帝畢竟只有一個人,真正理政牧民的還是文官。”
“我不會詩詞文章,這沒有什麽好羞恥的,因為這並不代表我無能。天賦不同,所長各異。做不了李太白、蘇軾,我可以去做霍去病、班超,天生我才必有用,少了詩詞文章一樣可以做一番功業。”
魯若麟的一番豪言壯語震驚了眾人,魯若麟完全沒有這個時代的其他人對文人的那種畏懼,自信滿滿、顧盼生雄、熠熠生輝。
而且魯若麟的話都是經過了後世信息爆炸後總結出來的觀點,根本就不是在場的眾人可以輕易反駁的。
柳如是也是滿目的欣賞,對比自己的情人陳子龍,兩者是各有千秋,不相上下,堪為一時人傑。如若不是陳子龍赴京趕考,兩人必定相逢恨晚。
“我大明人才濟濟,怕是沒有魯兄的用武之地了。”杜君默陰惻惻的說道。
“江南之地繁華安定,眾位才能在這裏鶯歌燕舞,吟詩作對。北地之慘狀對你們而言不過是書冊上的點點墨筆,無切膚之痛。如若你們到北地走上一遭,恐怕就不會這麽樂觀了。這就是你口中說的人才們治理國家的結果嗎?”
“奉勸諸位一句吧,當你們在這裏安享盛世繁華,只不過是有另外一群人在替你們負重前行。北地有失,江南豈能獨安?前宋之殷鑒不遠,帝國也是岌岌可危。內有流賊不絕,外有韃奴肆掠,是齊心協力,共渡難關,還是崖山跳海,屈膝投奴,該如何抉擇還望各位慎重。”
“少空談,多務實。腳踏實地勝過滔滔不絕,國事艱難,投筆從戎又何嘗不是一樁美談。既然筆墨不能說服他們,那就用刀槍殺出一個太平盛世來。”
“小子不才,實在受不得被韃奴欺負的委屈,既然朝廷這裏沒有機會,那我就在海外組織軍隊,誓要與韃子殺個你死我活!在坐的諸位若是有志同道合之人,歡迎一起來共襄盛舉!我漢家兒郎不是豬狗,決不能做韃奴的奴隸!”
“今日小子多有胡言亂語,打擾各位雅興,實在罪該萬死,就此別過,還望各位多多見諒。”
說了這麽多,該發洩的也發洩了,該點醒的也點了,至於他們是否有感觸就不是魯若麟能左右的了。
魯若麟之所以會在這裏長篇大論的發洩一通,實在是因為這段時間見多了大明百姓的慘狀,心中實在是痛恨這些統治者以及文人士子的無能和無恥,恨不得將他們大殺一通。可惜現實不允許,只能按捺住脾氣默默做事。
今天被杜君默激怒之後,魯若麟實在是忍不住就發洩了出來,也希望看能不能釣到幾個志同道合的人。說不定就有人覺得魯若麟的話很對胃口,納頭就拜呢?
不過在這樣的氣氛下,魯若麟實在是不好再多呆了,趕緊離開最好。所以說完之後魯若麟長鞠一躬,扭頭就走出去了。
在場的眾人也是神情覆雜的看著魯若麟的身影,無人出言挽留。柳如是看著魯若麟欲言又止,最終無奈的嘆息了一聲。
李定成和王仁學也是被魯若麟的一番長篇大論所震懾,看到魯若麟起身離開,連忙也對著眾人行禮,追著魯若麟跑去。
“此子若不夭折,必定可成大器。”良久,主位上的夏允彜才說道,“草莽多英傑,諸位切莫妄自尊大,小瞧天下人。”
“謹遵瑗公教誨。”眾人對夏允彜施禮答道,即便是杜君默也不敢反駁。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魯兄的行事確實讓人佩服,不過我輩還是應該讀聖賢書,應科舉,然後位列朝班,報效朝廷,造福百姓,這才是正途啊。”主位上一個年紀較大的文人說道。
“敢問先生大名?”魯若麟拱手問道。
“這是瑷公,是我松江府的前輩,萬萬不可失禮。”李定成連忙在旁邊答道。
這個瑗公叫夏允彜,字彜仲,是松江華亭人,萬歷四十六年的舉人了,是科場老前輩。崇禎初年與同郡陳子龍、徐孚遠等人結成“幾社”,在松江甚是有影響力。此次因故沒有參加崇禎七年的會試,留在了松江。
今日被徐家邀請前來參加醉白池的聚會,因照顧好友陳子龍的知己柳如是,來到了這個青年士子居多的閣樓,被眾人推舉為主客。不想竟然碰到了魯若麟這個意外的來客,很是被他驚艷了一番。
歷史上夏允彜和陳子龍一樣抗清殉國,沒有屈服於清朝的統治,可謂壯烈。只是魯若麟只知道一些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對夏允彜和陳子龍不是太了解,所以並沒有引起重視,要不肯定會好好結交一番。
其實江南像夏允彜這樣覆雜的文人很多,在大環境下他們享受明朝的各種權利,腐蝕和破壞了明朝的根基。但是在氣節上又非常令人佩服,起義殉國的也非常多。如果一定要分個是非,那只能說是制度出了問題。
既然是坐在主位上的,一定是地位最高的,所以魯若麟也比較客氣。
“見過瑷公,小子妄言,多有得罪。”
“無妨,大家暢所欲言,何罪之有。”夏允彜很是溫和的說道。
“既然瑷公問起,小子就放肆了。”魯若麟也沒有因為夏允彜而有所收斂,依然在那裏口吐狂言。
“朝堂上飽讀詩書之人那麽多,權閹魏忠賢也已經伏誅,可外有韃奴肆虐,內有流寇四起,國事非但沒有起色,卻愈發頹廢了。即使能夠位列朝班又如何?還不是人言微輕,於事無補,還不如踏踏實實做點實事吧。一萬年太久,吾輩只爭朝夕。”朝政就是你們這些文人敗壞的,只是這句話在這裏實在不方便說出來,地圖炮開大了魯若麟也受不起。
“人各有志,我等也不能強求,只希望你能保持初心,造福一方。”夏允彜嘆息道。
“聽你談吐也知你是讀過書的,可有詩詞文章問世?”夏允彜問道。
“回瑷公,晚輩不曾有什麽詩詞文章,在下對詩詞文章可謂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魯若麟兩手一攤,無奈的說道。
“就你這樣的也敢妄稱是讀書人?”可算是找到機會了,杜君默立馬譏笑道。其他人也是一副惋惜的神情,剛才看魯若麟侃侃而談,以為是一個飽學之士,所謂希望多大失望就有多大。
“其實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讀書的目的是什麽?”魯若麟突然拋出一個問題問得大家一楞。
“上則報效朝廷,治國理民;下則光大儒學,教化百姓。這麽簡單的問題還用問嗎?”杜君默終於找到了一絲優越感,昂著頭說道。
魯若麟沒有理他,自顧自的說道:“儒家一直宣揚教化,開民智,這是孔聖賦予讀書人最大的責任與意義。孔聖以前,學問只在權貴中間傳播,所以當權者都是那些貴族,且世代相傳。是孔聖不問出身,廣收弟子,才使得平民百姓、寒門庶族能夠出人頭地,掌握自己的命運。僅憑這一點就足以光耀千古了。”
“而且儒家的禮儀教化深入人心,大一統的觀念更是被廣為接受,使得即使我華夏屢經磨難,最終還是能夠浴火重生,儒家的教化之力居功至偉。”
說到這裏,在場的讀書人都是與有榮焉,滿臉笑容的點頭。
“歷代文人墨客創造的燦爛文化更是使得我們在外族面前充滿了優越感,也充滿了吸引力。多少外族在我華夏的禮儀文化、詩詞文章面前拜倒,褪去野蠻,皈依華夏。遠有匈奴、鮮卑,近有契丹、蒙古,多少蠻族放下刀槍成為了華夏子民,歷代文人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可謂不可磨滅。”
“文人創造了文化,文化更是華夏各族聚合在一起的紐帶和脊梁。不論你是天南還是海北,是漢人還是異族,哪怕說的方言各不相同,但只要你說漢話,寫漢字,那麽你就是認同華夏文化,是永遠的一家人。這就是我們華夏的精神武器,不見刀兵,不見流血,卻勝似百萬雄兵。”
魯若麟的這番話頓時激起了在場文人們的自豪感,一個個都是顧盼自雄,得意非凡。
“自隋唐開科取士,文人們學而優則仕已經得到了大家的廣泛認同,宋真宗的《勸學詩》更是赤果果的將讀書與富貴榮華綁在了一起,文人的地位也空前提高,蔑視和碾壓其他所有階層。東華門外唱名成為所有人的追求,但這也為前宋文盛而武弱,直至亡國埋下了最大的禍根。”
“文人和文化重不重要?絕對重要。沒有文人就無法統治和管理好國家,更不用說繁榮昌盛了。但是不是除了重視文人就應該拋棄打壓其他的階層呢?絕對不是。”
“一個國家繁榮穩定肯定是百花齊放,而不是一枝獨秀。士農工商兵齊頭並進才是長久之道。文人是國家的領導者,為了國家的繁榮富強,文人就必須發展文教、農業、工坊、商業、軍事等所有行業,這是文人身為統治者的責任。只有其他行業都強大了,文人才能跟著強大,才能青史留名;反之文人打壓貶低其他行業,最後文人再強盛又如何,根子壞掉了,國家亡了,文人都要被別人宰割,還都要遺臭萬年。”
“是不是詩詞文章做的好的才算是好文人?好官員?不一定是。你詩詞文章做的好可以去做老師,當先生,宣揚教化,提升民智,為我華夏的精神武器添磚加瓦。但是你不一定可以當好一個官員,一個讓朝廷滿意,讓百姓滿意的官員。”
“所謂術業有專攻,管戶部的要會算賬、理財,管刑部的要懂刑律,管工部的要會營造,管兵部的要會領兵打仗。牧守一方的更是要一專多能,全面發展,更要協調地方和中央。至於宰相更是要總攬全局、調理陰陽。這些要職有那一樣必須用到詩詞文章?”
“文人可以說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就一定是文人嗎?就一定是李太白、蘇軾那樣詩詞傳千年的人傑嗎?哪怕是才高如李太白、蘇軾這樣的大文豪,做官也是非常失敗的。因為這根本就是兩個職業,只是被強行扭在一起了。”
“上下幾千年,又有幾個文采高絕又身居高位的?只有極少數天資聰慧的人罷了。”
“任何一個在自己的領域內出類拔萃的人都是人才,都是值得尊重和保護的。無論他是工匠、農夫、士兵、商人,只因為他對帝國有用,可以為帝國創造更多的財富和價值。你們是時候放下高傲的頭顱了,重視和提高這些人的地位對你們其實百利而無一害。難道你們寧可治下的百姓都是一群愚昧的野人,整個帝國死氣沈沈,毫無生氣?百業興盛,朝氣蓬勃難道不會更好嗎?”
“知識不只是四書五經、儒家之學、詩詞文章。知識應該包羅萬象,涵蓋百業。文官們永遠是國家最合適的領導階層,這點毋容置疑。領導者的胸襟應該寬廣如海,只要是對帝國有利的都應該去肯定和鼓勵,保證各個階層齊頭並進,這才是一個領導者應該有的高度。”
“讓工匠們作出更好的器具,讓商人們繳納更多的賦稅,讓士兵們更加勇敢善戰,讓農民收獲更多的糧食,這樣難得不好嗎?這些其實只要你們稍微善待一下他們都可以做的到。眼界決定高度,朝局糜爛至此,是誰的責任?皇帝畢竟只有一個人,真正理政牧民的還是文官。”
“我不會詩詞文章,這沒有什麽好羞恥的,因為這並不代表我無能。天賦不同,所長各異。做不了李太白、蘇軾,我可以去做霍去病、班超,天生我才必有用,少了詩詞文章一樣可以做一番功業。”
魯若麟的一番豪言壯語震驚了眾人,魯若麟完全沒有這個時代的其他人對文人的那種畏懼,自信滿滿、顧盼生雄、熠熠生輝。
而且魯若麟的話都是經過了後世信息爆炸後總結出來的觀點,根本就不是在場的眾人可以輕易反駁的。
柳如是也是滿目的欣賞,對比自己的情人陳子龍,兩者是各有千秋,不相上下,堪為一時人傑。如若不是陳子龍赴京趕考,兩人必定相逢恨晚。
“我大明人才濟濟,怕是沒有魯兄的用武之地了。”杜君默陰惻惻的說道。
“江南之地繁華安定,眾位才能在這裏鶯歌燕舞,吟詩作對。北地之慘狀對你們而言不過是書冊上的點點墨筆,無切膚之痛。如若你們到北地走上一遭,恐怕就不會這麽樂觀了。這就是你口中說的人才們治理國家的結果嗎?”
“奉勸諸位一句吧,當你們在這裏安享盛世繁華,只不過是有另外一群人在替你們負重前行。北地有失,江南豈能獨安?前宋之殷鑒不遠,帝國也是岌岌可危。內有流賊不絕,外有韃奴肆掠,是齊心協力,共渡難關,還是崖山跳海,屈膝投奴,該如何抉擇還望各位慎重。”
“少空談,多務實。腳踏實地勝過滔滔不絕,國事艱難,投筆從戎又何嘗不是一樁美談。既然筆墨不能說服他們,那就用刀槍殺出一個太平盛世來。”
“小子不才,實在受不得被韃奴欺負的委屈,既然朝廷這裏沒有機會,那我就在海外組織軍隊,誓要與韃子殺個你死我活!在坐的諸位若是有志同道合之人,歡迎一起來共襄盛舉!我漢家兒郎不是豬狗,決不能做韃奴的奴隸!”
“今日小子多有胡言亂語,打擾各位雅興,實在罪該萬死,就此別過,還望各位多多見諒。”
說了這麽多,該發洩的也發洩了,該點醒的也點了,至於他們是否有感觸就不是魯若麟能左右的了。
魯若麟之所以會在這裏長篇大論的發洩一通,實在是因為這段時間見多了大明百姓的慘狀,心中實在是痛恨這些統治者以及文人士子的無能和無恥,恨不得將他們大殺一通。可惜現實不允許,只能按捺住脾氣默默做事。
今天被杜君默激怒之後,魯若麟實在是忍不住就發洩了出來,也希望看能不能釣到幾個志同道合的人。說不定就有人覺得魯若麟的話很對胃口,納頭就拜呢?
不過在這樣的氣氛下,魯若麟實在是不好再多呆了,趕緊離開最好。所以說完之後魯若麟長鞠一躬,扭頭就走出去了。
在場的眾人也是神情覆雜的看著魯若麟的身影,無人出言挽留。柳如是看著魯若麟欲言又止,最終無奈的嘆息了一聲。
李定成和王仁學也是被魯若麟的一番長篇大論所震懾,看到魯若麟起身離開,連忙也對著眾人行禮,追著魯若麟跑去。
“此子若不夭折,必定可成大器。”良久,主位上的夏允彜才說道,“草莽多英傑,諸位切莫妄自尊大,小瞧天下人。”
“謹遵瑗公教誨。”眾人對夏允彜施禮答道,即便是杜君默也不敢反駁。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